王立祥
  自全球SARS疫情之後,當前肆虐的埃博拉再次讓世人繃緊了神經。目前尚無治療這種病毒的特效藥物,疫苗接種也還需時日,因此降低埃博拉感染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切斷傳播途徑。
  世衛組織相關資料表明,西非當地盛行的對死者表示尊敬和思念的禮儀,如為逝者擦洗並擁抱、親吻過世親屬、親密接觸等,均已被證實為埃博拉病毒確切的傳播媒介,有近60%的埃博拉感染者就是通過葬禮接觸性傳播的。
  面對埃博拉病毒在密切接觸時的高傳染性和致死性,改變握手等不科學的、需要密切接觸的社交禮儀,倡導推行文明衛生的社交禮儀,可謂勢在必行。
  令人振奮的是,正在直面埃博拉的西非人民廢棄舊禮儀盛行新禮儀的好消息不斷傳來,西非人民在阻擊埃博拉的過程中,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預防傳染性疾病與我們日常的社交禮儀密切相關。這其中,世人使用頻率最高的見面禮儀——握手,從某種意義說是接觸傳播病菌微生物的重要媒介。當埃博拉瘋行之時,烏干達總統就率先呼籲國民“防埃博拉請勿握手”。
  社交禮儀是隨著人類社會活動應運而生的。握手這一禮儀最早源於西方,現已成為被世界各國無論在外交上還是日常生活中廣泛接受的見面禮儀。但對握手禮儀能傳播疾病,人們並不陌生。手部尤其手掌汗腺最為發達,一雙未清洗的手上含有80萬個病菌,一克指甲垢里隱藏有38億個病菌,平均每隻手上攜帶150種病菌,是傳播流感、感冒和傳染性腸胃等疾病的主要媒介。當前的埃博拉病毒已被證實廣泛存在於患者包括汗液在內的體液中,極易通過握手傳播。記得王岐山同志在SARS期間巡視小區時,與當地群眾說:“今天我們就不握手了,以拱手相敬了。”
  在詬病握手禮儀之時,尤其是在人類與病菌博弈的漫長歲月中,我們深深懷戀禮儀之邦的拱手禮儀。一百多年前,我國曆代臣民相見時雙手拱於胸前,不僅體現了我國古時的文明禮儀,也構成了一道無形的屏障。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言,中國人傳統的見面禮儀比西洋人的衛生,因為中國人是“握”自己的手(拱手),不必去握別人的手。如果說握手是洋為中用的話,那麼從現代科學以及文明的角度考量,我們是否可以古為今用,重拾最能體現中國人文精神的拱手見面禮節,讓拱手取代握手呢?▲(作者是武警總醫院急救醫學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候任主任委員)
(編輯:SN0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b50pblsp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